本品为常用中药。始载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,商品有软体和硬体两种。 别名:桑蛸、螳螂卵、月螂子。 来源:为节肢动物螳螂科昆虫巨斧螳螂等数种的螳螂干燥卵鞘。均为野生。 产地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。 采集加工:秋冬两季采集,采后除去附着的树皮或树枝,放蒸笼内蒸透,以杀死虫卵,否则在湿温度适宜时,虫卵孵化为成虫,使商品失去原重,并降低药效。 性状鉴别:呈块形,半圆柱形或类圆柱形,长2~5厘米,宽1~3厘米,由多数膜片状物体或海绵样泡沫物体粘合而成。表面黄褐色或黄褐色。附着树枝的一面略平坦,或有一条凹槽,另一面有一条鳞片状紧密排列的凸起脊,或凸起不甚明显。体轻松有韧性(软体)、或坚结(硬体)。易横向断裂,断面中部有多数放射状排列的卵室,每室有卵一枚,卵呈棒状,黄棕色,外围有一层海绵状厚鞘层,或硬鞘状薄层。气微腥,味淡。 习惯认为软体者好,两者均以个大,完整,卵未孵化,淡黄褐色者为佳。 主要成分:呈蛋白质,脂肪,铁,钙和胡萝卜素。 药理作用:主要为抗利尿,也有敛汗作用。 炮制:生用。 性味:甘、咸、平。 归经:入肝、肾经。 功能:益肾,涩精,缩小便。 主治:肾虚遗精,白带,老人小便频数,小儿遗尿等症。 临床应用: 1、治尿频、夜尿或小便不禁。如属成人之肾虚多尿,须配山茱萸、沙苑子。当归、黄芪等补益药,方如固脬(读抛)汤;如属小儿夜间遗尿,则配远志、茯神等镇静药和党参、当归等补益药,方如桑螵蛸散;也可在甘麦大枣汤的基础上加桑螵蛸,都有较好效果。 2、治肾虚遗精、滑泄,属无梦而遗者为较适宜,以桑螵蛸为辅助药,佐以补肾和其他固涩药,虚甚者加芡实、锁阳、肉苁蓉、覆盆子等;也可在金锁固精丸基础上加桑螵蛸。 使用注意: 1、小便短赤、阴虚火旺者忌用。 2、本品一般宜灸用,不宜生用,因生用反会引起腹泻。 用量:3~9g。 处方举例: 1、固脬(读抛)汤:桑螵蛸9g、山萸肉9g、沙苑子(或覆盆子)9g、当归6g、黄芪9g、茯神6g,茺蔚子9g、升麻3g,水煎服。 2、桑螵蛸散(《本草衍义》):桑螵蛸6g、茯神9g、远志6g、党参9g、当归12g、菖蒲3g、龙骨9g、龟板12g,水煎服。 注:桑螵蛸因汤螳螂的品种不同,其卵鞘形状不一,常见的有两种: 1、软桑蛸:为大刀螂的卵鞘。 2、硬桑蛸:为小刀螂的卵鞘及巨斧螳螂的卵鞘。 |
桑螵蛸 |
分类:原著-固涩药 标签:桑螵蛸 |
Copyright © 中药大全. All Rights Reserved.粤ICP备10230752号-1 |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